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指出,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已经高出室外污染5-10倍,全球4%的疾病与室内空气质量相关,每年大约有200多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所致疾病而过早死亡,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众多,成分复杂,使用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办公设施、生活用品,以及室内的通风状况和人类自身活动等均可能对污染物种类和浓度产生影响,其中,装修污染是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
依据室内空气检测质量标准,调查监测了新建及新装修的幼儿园、写字楼、家庭居室等180余户近3万平方米的建筑。检测结果表明: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仅为34.7%。其中,在不合格的室内空气中,氨的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为56.9%,测得的最高值超过国家控制标准的62.8倍,平均超标36.5倍;甲醛的超标率为27.8%,苯系物(甲苯、二甲苯等)超标率为14.6%。 国外大量研究结果也表明,室内空气污染会引起“致病建筑综合症”(BBS),症状包括头痛、眼、鼻和喉部不适,干咳,皮肤干燥发痒,头晕恶心注意力难于集中和对气味敏感等。建筑关联病(BRI),症状有咳嗽,胸部发紧,发烧寒颤和肌肉疼痛等,所以任何一个场所都有必要进行室内空气检测,给家人朋友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室内空气检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化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0世纪初,科学家建立了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络合平衡和沉淀平衡四大平衡理论,使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成为当时推动化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实践证明,以上分析方法灵敏度不高,分析速度比较慢,只适用常量的分析。
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电子学、半导体及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分析化学中物理方法的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涌现出种类繁多的实验室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仪可用于金属元素的定性和定量,紫外线和红外线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仪可用于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仪可用于无机或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这些仪器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大幅度提高分析速度和灵敏度,自动比程度比较高,可广泛应用于室内环境的检测中。
目前,国内外室内空气检测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凡主要利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而主要利用物理学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则称为仪器分析法。由于这两种分析方法检测结果可靠、检测速度快捷,在城市室内空气检测中已开始广泛应用。
◆ GB/T 17093-1997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
◆ GB/T 17094-1997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
◆ GB/T 17095-1997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 GB/T 17096-1997 室内空气中氮氧化物卫生标准
◆ GB/T 17097-1997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标准
◆ GB/T 18202-2000 室内空气中臭氧卫生标准
◆ GB/T 18203-2000 室内空气中溶血性链球菌卫生标准
◆ GB/T 18468-2001 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卫生标准
◆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 GB/T 18204.2-2014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
◆ GB 21551.4-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电冰箱的特殊要求
◆ QBT 2761-2006 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定方法
◆ JCT 1074-2008 室内空气净化功能涂覆材料净化性能
◆ AS 2365.1.1-1990 室内空气的取样和分析方法 第1.1部分:二氧化氮分光光度分析法 带网眼的或者中性电 子管取样过程
◆ AS 2365.1.2-1990 室内空气的取样和分析方法 第1.2部分:二氧化氮分光光度分析法 带过滤器的或者中性徽章取样过程
◆ AS 2365.2-1993 室内空气的取样和分析方法 第2部分:一氧化碳的测定 直读便携仪器测定法
◆ AS 2365.4-1995 室内空气的取样和分析方法 第1部分:氡含量的测定 修订1 1996年12月
◆ AS 2365.6-1995 室内空气的取样和分析方法 第6部分:甲醛碰撞取样 铬变酸测定法
◆ DIN EN 14412-2004 室内空气质量 测定气体和蒸汽浓度用扩散采样器 选择、使用和维护指南
◆ DIN EN ISO 16000-11-2006 室内空气 第11部分: 建材及家具挥发性有机成分排放量测定 取样、试样贮存及试样的制备
◆ DIN ISO 16000-18-2012 室内空气 第18部分:霉菌的探测和计数 碰撞取样
◆ T/CCBD 9-2020 品牌评价 室内空气质量及相关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 T/CADBM 18-2019 室内空气净化材料净化性能及有害物质限量
◆ T/CSPSTC 48-2020 室内等离子空气灭菌器
◆ T/GIEHA 017-2020 室内空气质量及相关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品牌评价
◆ T/GIEHA 027-2021 雄安新区绿色室内空气净化产品、材料及服务入选指南
◆ T/GIEHA 026-2021 雄安新区室内空气质量分级
◆ T/GIEHA 024-2021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 T/GIEHA 030-2021 商务区室内空气质量分级
◆ T/CBMCA 014-2020 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服务规范
◆ NB/T 10458-2020 交流-直流开关电源 半消声室内空气噪声测试方法
◆ DB32/T 4176-2021 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 T/SPMA 001-2022 学校室内空气净化消毒卫生要求
◆ T/NAIA 092-2021 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 微孔板法
◆ DB52/T 1612-2021 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服务基本规范
◆ TB/T 3139-2021 机车车辆非金属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
◆ T/ICPAB 002-2021 室内空气治理产品净化性能要求
◆ T/XJX 004-2021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 T/CSNAME 018-2020 船舶室内空气质量要求
◆ SJG 83-2020 政府投资医院建筑室内装修材料空气污染控制标准
◆ SJG 82-2020 政府投资学校建筑室内装修材料空气污染控制标准
◆ ASTM E1593-2006 评定空气清凉剂产品对降低感官可察觉的室内空气恶臭强度有效性的规程
◆ ASTM E2267-2004 单户联体住宅和独立住宅室内空气质量性能规定及评定规程
◆ ASTM D7297-2014 住宅室内空气质量评定规程
◆ DB37/T 2399-2013 室内空气温度测量方法
◆ BS EN 14412-2004 室内空气质量.气体和蒸气浓度测定用扩散样品.选择、使用和维护指南
◆ T/SEA 003-2020 中小学校室内空气质量要求
◆ T/CAQI 18-2016 婴幼儿室内空气质量分级
◆ T/SICCA 005-2018 酒店室内空气质量标准